20-30(16/34)
,瞪他,哼道:“总之,你别再约我到书阁见面了。”无人打搅的隐秘地方,实在太容易不受控了。
沈遐洲虽有些可惜,却也赞同王静姝的提议,遂答应。
往后几日,皆是寻常,王静姝守诺地照料他,他的伤势也渐好,再没什么逾矩的行为。
这日,疏木斜影,日光正好,宫中来了传话,长公主召沈遐洲入宫。
母子间一贯的疏冷,就连关心伤势也多显生硬,直到谈起抬举陶敬之女,沈遐洲才倏地变了脸色。
漱阳长公主问:“陶娘子那边筹备得如何了?”掀眼提点:“每年参祭的贵女多,至少要让她面上过得去,不落了人口舌。”
沈遐洲抬目直视漱阳长公主:“陶娘子底子终究差了些,洛京的世家们也不是耳聋眼瞎的,母亲不如另择一法抬举她。”
漱阳长公主眼眸忽锐,又
在顷刻间放柔,缓声问:“那你觉得当如何?有什么好的法子?”
“古来祥瑞多受人青睐,不如以此为她造势,声名不下于端午祭。”
“是个好主意。”漱阳长公主面色平静,直到沈遐洲退下后,她才忽地沉下了脸,朝左右下令:“去查查三郎近来发生了什么,身边出现了什么人。”
第26章 第26章是剧情
领命而退下的卫士像是不曾出现过般,殿中阒静,长公主闭眼假寐,深思着些什么——
捏造祥瑞固然也能抬举陶然,可这历来都是用在帝王将相之类的能人身上,陶然一个寒门女娘,也配?
近在眼前的端午祭明显是最优的方式。
长公主了解自己的孩子,他绝不是个会做无用功,舍近求远的人,除非有人影响了他。
什么人能影响了他,让他不惜做出这种变卦?
长公主倏地睁眼,同沈遐洲相像的漆黑眼瞳闪过浓浓不悦,她教导多年的孩子,如今竟学会阳奉阴违,为了旁人来试图改变她了?
就如他那父亲一样。
脱离掌控的感觉无端地令人生厌,她拾起桌案上的信纸,抬笔给远在孟津渡的丈夫写信,她每隔一段时日便会去信,心情好时是说一些琐事,心情不好时,便发泄一般地无差别责骂,责骂朝中挑事大臣,责骂他为何不能体谅她……
然,沈照一次都不曾给她回信,她尖锐,愤恨,行事变得越发地无忌,偏执的掌控不知觉地蔓到沈遐洲身上。
这孩子自来少让她操心,也听话乖顺无比,可正因如此,也尤显得他忽然的不受控那般的背叛。
压抑的怒火在她眸中燃烧,浑身散出迫人的气势。
服侍长公主的内监从先帝时起,便投靠了长公主,对长公主容色细微的变化再熟悉不过。
他垂立左右,直到过了许久,才退出殿中,同一宫侍耳语。
宫侍瞥殿中一眼,点头离去。
*
端午祭时日已近,王静姝将名帖递至太常寺,又有沈家郎君的陪伴,官署人员异常热情,只几个长官面色多有些古怪,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没说沈家二郎是同这位王娘子是一起的啊。
太常寺卿同太常寺少卿,对着几张名帖愁得额上褶皱足以夹死蚊虫,就在不日前,沈三郎特意来太常寺各署走瞧了一遭,拉着他们大谈了一番“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话里话外无非是敲打他们作为选官的公正。
而在更早之前,也是这位沈三郎,来官署借了不少乐师,难道也是为了这位娘子借的,那到底是要偏一点还是不偏一点?
又偏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