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6/44)
一发皆细致入微,正襟危坐,含笑端庄,不由打趣道:“这却奇了,你自个儿也不晓得你娘的样貌,怎么反来问我?”“有些像……又有些不像。”萍儿嘟着嘴,横看竖看。
应怜接过小像,凝目视之半晌,心底缓缓升起一念,却无端想起了宗契曾说的话。
【她在我八岁时,把我送去佛光寺,而后便投水自尽。】
是
她么?
她妥帖将小像搁好,转又拿了第二封信。
山长水远,书信不常通。这第二封,已是她为人母时了。
【阿芜见信:
我已产下一子,初为人母,喜之不尽,甚愿亲为哺养,又恐为仆妇乳母贻笑,真真闲恼。你可记着,他乳名合儿,取和美、团圆之意,从此汝为姨姨,日后再逢,需补添盆之礼。取正字劳心费神,日后再议。我虽为母,却愈思念阿芜,岂不知母亲产难,我长汝七岁,怜汝幼嫩,未有一日得见之,早视汝为我孩儿,自幼长成,皆在我畔;皂荚刻下年岁,记汝身长,历历往事皆在目,如何能忘。
又:随附写真一幅,自妊至今,丰腴无复,勿为窃笑。阿芜可还作一幅寄我,全我牵念。】
看过几遍,心中不知生了什么样滋味,百般交杂不能言,应怜又见那小像,画中人虽端坐淑静,却神容放松,唇边笑意更难掩,不难想见彼时岁月安稳。
萍儿犹自天真无觉。应怜叹了口气,摸了摸她的脑袋。
“我打听过,宗氏曾为官宦人家,殷实自不必说。我娘为何又要改名换姓,远遁他乡?我自小便从未见过外家亲朋,想来她与家中不睦?”
宗契缓缓将疑问道来,黯淡的天光烛光落在他眼眸,清明中平添了锐利,刺向哑仆。
哑仆颓唐,被抽了筋骨一般,点头。
“因何而起?宗翁?”
摇头。他抽出写着“袁淮”的那张纸。
宗契有几分诧异,接问:“袁淮是宗翁之婿,他与宗氏成亲时,我娘早已身在郑州。难道他们旧曾相识?”
点头。
正思量间,哑仆将几张纸摆列开来,上首为宗伯珣,下平列三人:袁淮、陈氏、宗氏。
旧主已死,他再没什么好隐瞒,如今面前的是他欠下的债,他该还了。
哑仆比划了一阵,宗契恍然明悟,眉头却紧拧起:“你是说,他们三人,皆宗翁所出?是兄妹?”
哑仆一手按在姊妹二人的纸张上,点头;又按在袁淮那张上,点头,摇头。
是是非非。
宗契猜测:“非所出,为所养……继子?”
点头。
这却使人难堪。占了兄妹的名头,却做了夫妻,必为时人所诟。恐怕袁淮曾也为宗姓,不过后来改换了名姓。
“且不论内情如何,我娘因袁淮而出走,或许他们因此结下仇隙。陷害我家的,正是袁淮?”他问。
点头。
本道宗契要再追问,却不想他一时未再开口。
静默如一潭死水,弥漫在一室之内。
宗契闭上眼,不知心中何所想,只是再睁开时,向来坚定的神色里有了些怅然动摇。
“袁淮已死。我父母尸骨已朽。”他道,“我若再追究一个死人的罪,又向何处怨怼?又为何人鸣不平?”
无人回答。
宗契的声音带了沉哑,不知是不是向他要个答案,“那你呢?你在其中又做了什么?你自认了什么罪愆?”
哑仆不能言,垂头,抖抖索索地将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