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2/35)
,想是那一张脸都要急红了。不知为何,扰扰人群之中,他竟听见了自己心跳,寒气化在唇边,成了温暖的白雾,笼着他唇边笑意,与心头流泻出的欢喜。
那钵中水仙不知何时,已悄悄绽开了,清雅莹秀,小巧点缀在一丛绿意里,像极了她素常与他说话的样子,惹人怜又惹人爱。她与人争辩时,那小小的白花儿便颤颤的,散开一缕幽幽的香,也像她。
日夜行来时心里那股火气瞬间消散,再没了什么忧思忧恐,宗契松缓下来,反倒从容了,便抱着手臂在一旁听。
那头伙计一意催促,“咱家车马行从不亏人,小娘子真心要赁车,可得从速,眼见着这时候出城人多了,车马一会儿也要赁完了!”
“我……”她捧着水仙,仿佛有些无措,四面来来往往的人里张望了一霎,寻什么主意似的。
恰此时有伙计忙完手头事,来迎宗契,接他手里的辔子,“师父来交还赁马么?我瞧瞧……哟!这马怎么都累趴下了!您也忒不爱惜脚力!”
“对不住,我急着进城,跑快了些。”他答话,目光却向着应怜。
钵里水仙猛地一颤,是她不可置信回头,隔了帷帽瞧不真切,急急掀开薄纱,眼眸睁得大大的,定定地怔住。
果是一张红红的脸,方才争辩时染的一二分急躁,如今一点一点,褪在面上,却积在眼底,眸光闪闪,泪意涌动的倒影里,人来人去,还只有他高大的身影定立不走。
应怜张口却又闭上,一时陡然失了言语,脸又更红了,真恍如过了一场大梦,心心念念要寻一人,如今醒来,才惊觉他一直在身边,从未离过。
她牵着驴,驴上载了满满的行囊。宗契瞧了,“嚯”一声,问道:“小娘子满副家当,这是要去哪?”
“……你呢?你又是要去哪?”应怜强压心中悲喜,泪却在眼眶里打滚。
宗契道:“我去扬州,寻人。”
她却道:“我去代州,也寻人。”
宗契怔愣片刻,笑了起来,格外地飒朗,眸中染上了暖意。
应怜却再克制不住,捧着水仙,掀着帷帽,一晌顾不得行人讶异,只把一腔悲喜尽在他跟前抖落开,大哭起来。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原道他已走得太远,她再找不见的;却没想她还没走,他却又寻回来了。
许是她哭得实在太厉害,引得人纷纷驻足去望。宗契顶着一堆或看戏或奇异的目光,递了帕子,又牵了她的驴,一面温声哄她,一面背了行人,带她而去。
应怜哭够了,心里爽快许多,却还有些抽噎,攥着他衣袖问:“你、你不走了?”
“不走了,”他哭笑不得,眼瞥着几个尾随她的暗处人影,叹了声,“是我思虑不周,你一女娘孤身独居,总不稳妥。我……再看你一程吧。”
她敏锐捉住其中字眼,吸了吸鼻子,泪眼汪汪瞧来,“‘一程’?到哪里为止?”
宗契教她问得语塞,哪里晓得要到哪一程,窘迫来胡乱扯了个由头,却是他心事,“……到你嫁人吧。”
说罢不止她愣,自己也愣住半晌。
又不知戳中了她哪一点痛处。应怜发怔过后,却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儿似的,怒了起来:“我不嫁人!我再不嫁了!你便看我到老、到死吧!”
气势汹涌,说罢了却面红耳赤,狠狠一下薄纱,将半身遮在帷帽里了,又瞪了他一眼,也不知他瞧不瞧得见。
她心里不舒服,却也不知为何发恼,只当宗契故意取笑,明知她底细,哪里还嫁得出去,却偏要来戳她这一节。
可也自知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