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完结】(11/37)
她微微垂首,秀致的脖颈弧度纤长静雅。散发乌云,被她拨在一边,映着玉白的颈项,形成极致的反差对比,撩拨人的情致。但她面上似有郁郁,抿唇不语,只是一双黑眸里透出千万无绪的话语来。
相守十几载,宗契早已与她心意契合,微微翻一个身,将头枕在了她腿上,就这么半歪不歪地自下而上望入她眼眸,挑挑眉,也不催促,等她回答。
果然,应怜斟酌着开口,“今日去山途中,小山胡闹,与萍儿抢那马匹。一时争得急了,他却攀了萍儿的马翻上,好一番不睦。”
宗契以为她烦心后生的事,一面伸手轻抚她背脊,一面安慰,“小山张扬惯了,我瞧着对萍儿又似有意,他少年人不知轻重,只想着惹她眼目。明日我私下寻他说一说也就是了。”
应怜张了张嘴,眸中一刹竟有了些孤弱,那神情教宗契吃了一惊。
“不为这个。”她喉中如哽,定了定心神方道,“他攀马的阵势,我问他可有学传。他说,这叫‘李广夺胡’。”
宗契脸上宽慰的笑渐渐消了。
“我又问他师从何人。他起先支吾,半晌方肯吐露,道那是几年前背着义父母窜去西凉府,与鬼面将军所学。”
宗契呼吸一瞬微凝,“你是怀疑……”
前尘本该已了。她有了丈夫、有了儿女,有了新的生活,这么些年,已渐渐将往事淡却。不意有朝一日,旧时的一滴水珠,却穿透了时光所隔窗纱,冰凉冷冽地浸在了她心上。
那怎么样也不该是这一人、这一事。
宗契将往昔与鬼面人所打的交道一点一点挖掘出来,越是深想,越是疑虑不定。
他所能想到的,应怜一整日早已想到了。她心乱如麻,不敢往那一处想,心底有一处却叫嚣起了希望。
可那希望既渺小、又荒诞,还处处透着痛苦,接连不断地刺痛她。
那人常年覆鬼面,有人看过面具下的脸,扭曲、狰狞,烧得斑斑驳驳。他的双手也是如此,教人瞧一眼都心惊肉跳。
他总不爱说话,只因喉部也有伤,嘶哑刺耳。像她与旁人私底下也议论过,难道是一把火将咽喉也熏坏了?
不,不,不至于此。他恐怕是吞了什么,为的教人辨不出本来声线。
应怜不敢想他遭了什么苦。但那时既是不相干,世上受罪的人何止他一个,她也就不去想了。
可那若不是不相干的人……
她的心彷如被一只冷冰冰的手掌攥捏,挤得破碎,盼他是,又盼他不是。
“若真是他、若真是他……”她数度说不下去,渐渐地哽咽,将白日压抑的恐惧揪心在他跟前一齐释放,“宗契,我怕……我想他,我想哥哥……”
她脊背在抖,虽没有放声地哭,眼底惶惑里却浮上了一层泪意。
宗契将她拉下身,伏在自己肩头,侧身将她拥在了怀里,把她蜷曲的身子打开,教她攀绞在自己身上。
他能感觉她浑身都在颤抖,便一遍一遍地抚摸她,从脑后到肩头、到背脊。闷在他怀里的人发出了近似呜咽的细声,渐渐地将他肩上一片衣衫浸湿。
待怀中人终于和缓下来,他这才低低开口:“未必是他,不过……”
他亲了亲应怜的脸,将她脸上的泪吻了,又轻轻拭干,近在咫尺地与她相对,望进那一双湿润的眸瞳,“你可想出游一趟?”
应怜还难受着,闻言一愣,“去哪?”
“边关,塞上。”他道,“你不是常念什么角鼓、长河、戍寒之类的诗么,难道不想亲眼去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