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合情合理(2/3)
她匹配。通常情况下,她不得不暂停自己的工作以等待或协助他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即使是她在伯克利留学时的导师,到了她博士二年级之后也难以跟上她的节奏。
徐舒并不介意多承担任务,但她无法忍受因团队成员进度滞后而被打断思路。
因此,她逐渐倾向于一种更高效的合作模式:
自己统筹全局,将不影响整体进展的小任务分配给其他人。这种方式更像管理下属而非同事间的合作。
加入计算技术研究所后,除了指导几名研究生外,徐舒几乎没有与其他研究员有过深度合作。
直到遇见许宁,一切都改变了。
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有一个合作伙伴能够跟上她的步伐,甚至偶尔还能领先。
这种默契带来的合作体验让徐舒感到无比畅快。遇到难题时,终于有人可以和她同步思考、交流,这种感觉——简直太棒了!
这段时间,徐舒常常怀念起与许宁共事的日子。
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合作自然愉快。
“预祝我们再次合作顺利。”许宁简短地说道。
“有你们两位的支持,干扰吊舱的研究一定进展顺利。”
郭林科在一旁兴奋地说。
看到两位专家迅速达成一致,他迫不及待地表示:“那我回金陵后就立即提交项目申请,邀请两位加入,怎么样?”
怕他们改变主意,郭林科的语气里满是急切。
“好。”许宁干脆利落地答应了。
“可以,等你们的消息。”徐舒虽然看起来有点冷淡,但其实很期待这次合作。
“说起来真有趣,我们的论文一发表,就被机电二局和你们14所同时看中,应用到了霹雳11导弹和1472雷达上,最后还装在歼8c上了呢。”
许宁试图延续话题,看着高兴的郭林科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这番话却让徐舒感到惊讶:
“你不是建议投IBEB Pransactions MM Futomatic Kontrol吗?这么有名的期刊,”
“当然知道它的地位,控制领域的好期刊也不少,但我以为他们不会那么快拿到最新的内容。”许宁解释道。
当时学术信息传播远不如现在便捷,尤其是国外刊物往往需要通过邮寄获取,过程漫长且成本高。
“看来你真的不清楚这篇论文在业内引起的轰动。”徐舒无奈地摇摇头。
许宁愣住了,感觉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在许宁的认知中,一篇发表在IBEB Pransactions MM Futomatic Kontrol上的论文确实能为作者在控制领域赢得声誉,但没想到这次的情况特别。
郭林科看出了他的疑惑,适时地解释道:
“老许,你和徐舒的文章是首篇完全由国内研究者撰写并发表在这个顶级期刊上的作品,这对我们国家的控制科学界来说,意义非凡。”
这句话让许宁意识到,他们不经意间创造了历史。
“原来如此。”他低声说道,心中涌起